立即註冊 忘記密碼
略過巡覽連結OhMyGod網站 首頁 > 專欄文章 > 我就是這樣長大
載入中....
Facebook plurk twitter
 
非洲之父—史懷哲
編寫/OMG 

 史懷哲

 

1875年1月14日,史懷哲誕生於德屬阿爾薩斯的一個牧師家庭。他的家鄉凱薩堡位於德法邊界,所以他從小就精通德法兩語。受到外祖父的影響,史懷哲從小就賦有音樂方面的天份。他受到極高的教育,二十三歲修畢哲學、神學學位,二十四歲成為牧師。

 
史懷哲從小就很有愛心,連一隻小鳥也捨不得傷害。有一次,他跟一個頑童打架,史懷哲意外的打贏了,頑童卻說:「如果我每星期也可以吃到有肉的湯,我一定會贏你。」就這麼一句話,史懷哲再也不肯碰肉湯一下。因為在那個時候,大家生活都很窮苦,史懷哲卻是別人眼中牧師家庭的少爺,他不願意高人一等,所以決定和大家過一樣的生活。
 
史懷哲二十九歲時,偶然讀到一篇關於非洲地區民生疾苦的報導。這篇文章這樣寫著:「在非洲大陸叢林中,生活著一大群不信主的土人,該地沒有傳教士,生病時沒有藥吃,他們不懂真理、知識低落……。」
 
史懷哲想起自己曾經在二十一歲那一年,許了個願望:「三十歲以前要把生命獻給傳教、教書與音樂,要是能達到研究學問和藝術的願望,那麼三十歲以後就可以進入一個服務的方向,把個人奉獻給全人類。」他想著,終於到了要步上人生另一個階段了!史懷哲決定將後半生奉獻給非洲人,於是開始學醫,三十六歲取得醫師資格,三十八歲前往非洲的叢林,在那裡服務非洲五十二年,終其一生。
 
史懷哲在三十歲的時候,已經是一位知名的音樂家了,而當他決定進入非洲工作時,他也明白,這很可能是自己藝術生涯的結束。但上帝的美意,讓史懷哲將他的音樂天份也奉獻在非洲這塊土地上。有一天晚上,史懷哲心情鬱悶,正彈著巴赫的一首賦格時,突然亮起了一個念頭:「我不是可以利用在非洲的空閒時間,磨練和加深自己的琴藝嗎?」
 
史懷哲萬萬沒想到,這造就了十三次的募款音樂會,他將收入用來蓋非洲蘭巴倫納的醫院。這樣偉大的奉獻精神,一直被世人傳頌著。
 
史懷哲是神學家、牧師、哲學家、音樂家、作家和醫生。他的生活信念深受基督大愛的感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記者問他:「什麼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史懷哲說:
 
「有工作可做,有對象可愛,有希望可想。」
 
這正是《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3節所說的:「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一個人若能夠憑著信心去行動,存著盼望去守候,懷著愛心去表達,人生應是豐豐富富的了。

發佈日期:2005-03-21

點閱次數:1364
資料來源:
引用:
圖片來源:http://www.civa.org.cn/rcvw-magazine/01/19.htm
延伸閱讀:
讀者回應
此專欄所有文章
 1 2 3 4  ...  

隱私權聲明版權聲明 關於我們給予支持聯絡我們訪客留言板網站Q&A
Copyright © 2004- www.ohmygod.org.tw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