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忘記密碼
略過巡覽連結OhMyGod網站 首頁 > 專欄文章 > 青青的報
載入中....
Facebook plurk twitter
 
[享樂人生] We Shall Overcome
圖文/黃柏威 

若要選一首影響自己很大的歌曲,我想我會說是We shall overcome 這首美國民謠,不過自己第一次聽見這歌,卻是在法國的泰澤(Taize)。

泰澤團體以其祈禱與詩歌聞名,吸引著世界各地青年人前往到那聚會、生活。自己嚮往泰澤許久,06 年的暑假,正好有機會,就跟著臺灣神學院的靈修團,踏上這座位於法國中南部帶著傳奇色彩的小村莊。

一晚泰澤禮拜的晚禱結束後,馬約翰牧師帶著大夥一起分享,除了我們一行台灣人外,也有幾位歐洲的青年加入我們,大家分享著自己家鄉的生活經驗、分享這幾日在泰澤的學習、或是自己的生命故事。而其中一位德國青年是音樂老師,他彈起吉他唱起他常教學生的歌曲。最後,他帶著大家唱起了We shall overcome。

一位德國人在法國教著一群台灣人唱這首美國歌曲,想來是多麼奇妙的時刻,似乎也很反映著泰澤強調的共融精神。大家一句一句地學,簡單的旋律與歌詞,眾人合唱起來卻是字字充滿力量。我們一遍又一遍唱著,後來大家閉上了眼睛,每個人的手都牽在一起,這歌成了我們那晚最後的禱告。

因為很喜歡這歌,回台灣後上網找些資料,才知這歌曾被譽為是20 世紀最偉大的抗議歌曲。它承載著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血淚史,在無盡的漫漫長夜裡,音樂是帶他們超越現實苦難的翅膀。它陪伴著受壓迫的人們,在風雨中堅定呼喊著自由與公義。在金恩博士震撼世人「我有一個夢」演說的經典時刻裡,這歌成了最佳主題曲,幾十萬人同聲唱著We shall overcome……we shall overcome……

它的影響力不止在美國,2006 年丹麥最賣座電影《我們一定贏》(We Shall Overcome)正以這歌為名,電影故事是關於70 年代中丹麥嚴重的校園體罰問題,其中一幕小男孩主角就帶著全班同學,在家長會適合唱這首歌,抗議著校長過度體罰的惡行。

2010 年印度電影《我的名字是可汗》(My Name is Khan),描述911 事件後,美國社會對於穆斯林的恐懼與歧視,名為可汗(Khan)的主角深受其害,他一心只想告訴世人:我不是恐怖份子。片中感人的一幕,便是眾人在教堂裡唱著We shall overcome 這首詩歌。它也曾出現在臺北街頭的抗爭場景中,唱出的是人們心中的憤怒與理想。

它不再是一首歌而已,它載著歷史的重量,成了人類追求自由平等、對抗暴力迫害的象徵符號,至今仍在世界各個角落繼續傳唱著……

後來自己當了心理師,在很多課堂、演講的機會中,We shall overcome 成了自己最愛介紹的歌曲,甚至可能的話,會帶著大家一起合唱這歌,來感受這歌的力量。它是首信心之歌,在個人挫折的時刻,提醒自己對未來抱持希望,另一方面它又將我們與眾人聯結在一起,不僅是和過去的歷史聯結、和各地努力活出和平的人們聯結,也把此時此刻裡的每個人聯結在一起,或許這樣,我們能聽見一些在幽暗世界裡願意攜手同行的聲音,拾起著向前走的勇氣。

就像在泰澤那晚的禱告,祈禱我們在黑夜裡能因著信仰而不失去盼望。

在黑暗中,我們依然吟唱前行。

作者介紹:
黃柏威
如果還能重來,現在想當個搖滾樂手,用吉他的聲響傳遞生命的能量。但也許為了解答為何生命不能活出自己夢想的疑問,走著走著,竟走到諮商心理師的路上。


發佈日期:2017-04-02

點閱次數:4
資料來源:總會青年事工網站
引用:http://youth.pct.org.tw/kin6.aspx#book7/page10-page11
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
讀者回應
此專欄所有文章
 1 2 3 4  ...  

隱私權聲明版權聲明 關於我們給予支持聯絡我們訪客留言板網站Q&A
Copyright © 2004- www.ohmygod.org.tw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