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忘記密碼
略過巡覽連結OhMyGod網站 首頁 > 專欄文章 > MIT歷史研究所
載入中....
Facebook plurk twitter
 
東寧建國
編寫/曾韋禎 

清軍在 1644 年入關後,一路南驅,明帝國的後裔先後成立政權抵抗清軍。唐王就在鄭芝龍的扶植下成立, 1646 年清軍進逼福建時,鄭芝龍立刻接受清軍的條件,投降清帝國。鄭芝龍之子鄭成功拒絕投降,接收其父勢力,並招募軍隊,掠奪中國沿海,並與在臺灣的荷蘭人進行貿易。 1659 年鄭成功軍隊深入長江,慘遭清軍擊退。為了日後更長遠的發展,鄭成功決定攻取臺灣。 1662 年 2 月鄭成功在優勢的兵力下,歷經九個月的苦戰,荷蘭人終於投降,退出臺灣,結束在臺灣三十八年的統治。

鄭成功到了臺灣,立刻實施屯田制度以增加糧食生產,並且招納大量漢人來臺墾植。當時的土地可分為三種類型:接續荷蘭時代王田,為鄭氏政府所有的稱官田;官員、有力人士招佃開墾的稱為私田;營兵屯田的稱營盤田。今天嘉南高屏許多地名有營、鎮、協……等,多半是當年屯田的遺跡。

 

平埔族與漢人之契約
紅線是 1661 年 4 月 30 日鄭軍過鹿耳門水道,在普羅岷西亞村附近登陸台灣,同時立即佔領台江內海,切斷普羅明遮城和熱蘭遮城海上往來的路線。藍線是 5 月起,鄭軍從北線尾、大員市鎮、狹長陸地上鳳梨園三方面圍困熱蘭遮城。

鄭成功在臺灣施行郡縣制度,將臺灣稱為東都,設臺灣為一府二縣,赤崁地區設順天府,以北設天興縣,以南設萬年縣。但鄭成功 1662 年 6 月隨即去世,加上清軍聯合荷蘭人攻擊金門、廈門,鄭成功之子鄭經在一番血腥內鬥後,退守臺灣。鄭經將臺灣改稱為東寧,並在臺建立更完整的行政體系。

臺灣的事務主要由陳永華推動。陳永華在臺興設文教,設立孔廟,並在各地設立學校,以學校教育及科舉考試來選拔政府文官。

1664 年清帝國接受黃梧的計策,實施遷界令,將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往內陸遷移 30 里,意圖斷絕對鄭氏政權的接應。不過在鄭將江勝的努力下,以廈門作為雙方走私貿易的據點。英國東印度公司也來臺設立商館,而鄭氏王國與日本的商貿關係更是密切,到呂宋、巴達維亞、麻六甲、柬埔寨……等南洋地區,也是鄭氏王國的商業範圍。於是鄭氏王國建立了以臺灣為中心的東亞貿易網絡。

1674 年清帝國爆發三蕃之亂,鄭經接受耿精忠的邀請,親率大軍參與抗清,起初佔領了福建、廣東數府,但最後終究失敗。鄭經於 1680 年退回臺灣,在陳永華、楊英等重臣相繼去世後,不久也抑鬱而終。將王位遺命其子鄭克土臧繼承,但馮錫範展開一場宮廷內鬥,立鄭克塽為王。

此時的臺灣,除了政局混亂,清帝國再度厲行海禁封鎖臺灣,加上戰事延年,用支浩繁,苛稅抑多,百姓生活困頓,臺灣面臨極大的經濟問題。加以清帝國不斷地在臺離間,人心更加浮動。

而清帝國在解決內政上最大的三蕃問題後,見臺灣局勢混亂,本來對臺灣較為軟化的態度轉而強烈,決定以武力來消滅明朝最後的勢力。命鄭氏降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準備攻臺。而鄭氏王國也派劉國軒集結大兵駐守澎湖。 1683 年 7 月施琅與劉國軒在澎湖激戰數日,劉國軒大敗逃回臺灣。

臺灣因澎湖大敗而人心惶惶,有人主張力戰到底,有人主張南取呂宋,也有主降的聲音。最後以劉國軒的主降派佔優勢,於 9 月向施琅投降,結束了鄭氏王國在臺二十三年的統治。

延伸閱讀:
1.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1979 。
2.曹永和,〈環中國海域交流史上的臺灣和日本〉,收於氏著,《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聯經,2000。
3.陳芳明,〈鄭成功與施琅─臺灣歷史人物評價的反思〉,收於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上),臺北:玉山社, 1996
4.陳國棟,〈哭廟與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員層的社會性動作〉,《新史學》 3 : 1 ( 1992年 3 月)。
5.楊雲萍,《南明研究與臺灣文化》,臺北:臺灣風物, 1993 。  

發佈日期:2005-02-15

點閱次數:901
資料來源:
引用:
圖片來源:漢聲雜誌社
延伸閱讀:
讀者回應
隱私權聲明版權聲明 關於我們給予支持聯絡我們訪客留言板網站Q&A
Copyright © 2004- www.ohmygod.org.tw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