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忘記密碼
略過巡覽連結OhMyGod網站 首頁 > 專欄文章 > MIT歷史研究所
載入中....
Facebook plurk twitter
 
開港通商
編寫/曾韋禎 

 

褒忠
打狗 ( 高雄 ) 在清領時期就開始有出口貿易,是有名的通商口岸。

1858 年清國與英、法簽定《天津條約》,開放安平、淡水兩港為通商口岸,而雞籠(基隆)、打狗(高雄)原先已有外商貿易,於是也以外口的名義加入開港的行列。

開港通商後,臺灣重新面對世界,開啟了一連串的變革。領事館、海關、洋行陸續設立,臺灣的經濟型態逐漸轉變,向國外出口茶、糖、樟腦。茶主要產於臺灣北部的丘陵,集中在大稻埕加工後,由淡水出口,以烏龍茶為大宗,銷往美國。其次是包種茶,銷往南洋。糖的產區在臺灣南部平原,以安平、打狗為出口港,銷往中國、日本為主。樟腦起初出口極少,直到 1890 年賽璐珞( Celluloid )工業興起後,地位漸形重要。因為樟腦是賽璐珞的生產原料,樟腦產地以臺灣中北部丘陵地為主,由淡水出口。許多土地在樟樹砍完以後,就改成種植茶樹以生產茶葉。而臺灣主要的進口品是鴉片、紡織品。在清國割讓臺灣前,臺灣是清帝國平均貿易量最大的一省。

開港後也造成臺灣社會的變遷。因為開港貿易,使臺灣的山區進一步的開發,擴大了生活領域,也使更多人來臺從事經濟活動。沿山地區也產生了不少新的市鎮聚落,臺灣的經濟中心也慢慢北移。同時社會上也崛起了兩種階級,買辦與豪紳。買辦是擔任洋行與民眾間的中介,例如大稻埕的李春生,打狗的陳福謙;豪紳是擁有武力的地主,可以用武力去防禦原住民,保護樟腦、茶葉的生產,例如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這些人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新興的經濟利益,累積了更大的財富,之後在日治時代更扮演重要的角色。

延伸閱讀
1.林滿紅,《茶、糖、樟腦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 1997。
2.葉振輝,《清季臺灣開埠之研究》,臺北:標準書局, 1985。
3.戴寶村,《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1984。
4.薛化元,〈開港貿易與清末台灣經濟社會變遷的探討( 1860 ~ 1895 )〉,《臺灣風物》 33 : 4 , 1983 。  

發佈日期:2005-04-12

點閱次數:415
資料來源:
引用:
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
讀者回應
隱私權聲明版權聲明 關於我們給予支持聯絡我們訪客留言板網站Q&A
Copyright © 2004- www.ohmygod.org.tw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