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忘記密碼
略過巡覽連結OhMyGod網站 首頁 > 專欄文章 > 時光旅人
載入中....
Facebook plurk twitter
 
5.中興大元帥和他的緊湊十三天
作者/林阿爾 

這個時候,鍋子裡的吃剩的鴨肉應該還香味撲鼻,但我卻有些食不知味,或者就當做我太過緊張。

本來只是想著像之前某次,來到好客程度足以讓人給他「小孟嘗」這個外號的朱一貴家裡,讓他如他習慣地好好請吃一頓鴨肉料理,但是當「大元帥朱」,和「中興大元帥」等等字樣的大旗子亮出來,大家呼反清復明的口號越呼越亢奮激昂,本來的結盟大會演變成這個樣子我始料未及,我想他們之前多少早有準備,或者我寧願這樣相信,我也只能寧願相信朱一貴成竹在胸,準備搞定這一切,他可是名聞遐邇的「鴨母王」朱一貴啊。

這個時候的歷史指針是標定在 1721 年,台灣納進清帝國版圖沒多久,現任台灣最高行政首長是台灣知府,而現任台灣知府王珍也已經讓大家的忍耐到達極限。

前陣子因為地震引起海嘯等等天災,有些弟兄湊了錢辦了幾台戲酬神,乞求風調雨順,結果被王珍大人以「無故結拜」為理由抓了四十幾個人,還聽說大家只是入山去砍些竹子,王珍也以「違禁」為理由,一口氣抓了兩百多個人,這些被抓去的人,被要求繳一筆錢,否則就得挨板子,並且驅逐過海,攆回原籍,這很明顯就是以威脅來要求錢財賄賂﹔之前還有規定即使是自己的耕作用牛和製糖廠,如果要使用也要額外付官府錢繳稅。這時候台灣大部分的漢人客家人都是在原籍過得很苦,才冒險合法移民或非法偷渡到這裡來的,大家日子過得已經很不輕鬆,哪有錢來應付這些貪婪到不可思議的無理規定呢?

聽起來似乎的確該有個英雄出現了,但如同今天我會待在這個起義的現場一樣,如果我們想要在故事裡找一些宿命的元素,我們一定找的到,不過反之亦然。我想我今天會待在這裡,跟我們的「中興大元帥」朱一貴平時的作風有關,他在內門這個地方養鴨,大家都覺得他任俠好義,廣結各方豪傑朋友,有朋友來,必定毫不小氣煮鴨請客,這是我今天在這裡的主要原因,混一頓鴨肉吃吃﹔而他這種豪傑的風評和名聲,之前還聽過他拿著竹竿,一聲號令,鴨子就會自動自發乖乖地列隊,還跟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一說即成真皇帝嘴傳說故事連結起來,透過這樣傳說故事的鄉里傳誦,誰不知道「鴨母王」朱一貴?我想這就像我今天在這裡一樣,這也就是他今天變成「中興大元帥」的原因,彷彿他就該降生在這故事裡,量身訂做所有資格條件,即將進行反清復明,揭竿起義打敗腐敗的官僚偉大義舉。

等我回神時,我已經擠在出發起義的攻打行列裡面,幾個小時內居然有了一千多人的響應,我冷靜下來看一看,我們這些革命軍的手上到底有些什麼精良的裝備,要和龐大的清帝國對戰呢?我看到的是鋤頭、鐮刀、木棍、削尖的竹竿、菜刀、還有竹竿綁鐮刀與竹竿綁菜刀,我不禁冷汗直流,而火把照亮這個晚上,我們沒有受過訓練,我們似乎都非常亢奮,我們不知不覺已經走到岡山塘汛的清軍駐紮的哨站前了。

所有人歡呼著搜尋營中的戰利品,一些火槍一些藤牌,這個奇襲意外地成功,前一刻你還奮力和千人一起往前擠,這一刻我們的「中興大元帥」朱一貴已經享受這次第一次的軍事勝利。他決定趁夜隨這股氣勢繼續打下去。

天亮時我們已經往前推進了好幾個據點,隊伍卻好像完全不知道疲憊一般,這樣的勝利遠超過我的想像,還聽到前列的弟兄報訊,說南路也有好幾批平民響應我們加入武裝行動,這時候我幾乎可以讓自己相信這是一個會成功的革命,但很快我回復了理智。兩天之內,我們「中興大元帥」朱一貴的麾下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軍隊裝備,還有超過兩萬人,兩萬個投身反清復明反對腐敗暴政的熱血傢伙。我們終於要打到府城,政府所在地了。

這股勢如破竹的氣勢,在清軍完全的意外之下,光憑這股氣勢衝鋒,就足以讓他們棄械投降,徵調過來的清軍還在暈頭轉向之際,我們這一股一股憤怒且興奮的大軍就破敵闖關,打敗了由台灣陣總兵歐陽凱下命與我們接戰的張文學的部隊。而面前這座固若金湯的府城,在傳來內埔客家庄領袖 杜 君英的響應與會師消息之後,大家更加覺得不會是問題。

我們的勢如破竹,主要是來自民眾幾乎一面倒的熱烈支持,每行過一個村,人丁就能大大增加,飲食用水不在話下,就像已經凱旋的隊伍進行遊行一般,這可比只在朱一貴家吃鴨肉更享受,那種氣氛幾乎讓大家感動不已,士氣值一直維持在最高。而且「中興大元帥」的氣度也真的是不一樣,每到一村一鎮,即命不可盜取強奪民眾一食一物,對於我們這種原本毫無組織毫無訓練的短時間合成萬人大軍,居然可以遵行不悖,就像那傳說故事裡的他管的鴨子一樣聽話,至今還令我思索再三。

已經變成四萬人大軍的我們,和客 家杜 君英在府城一戰會師,兩天內我們已經攻下了這座城池,清朝大官包含台灣知府王王珍、還有海防同知王禮、台灣知縣吳觀域、諸羅知縣.朱夔等等住城的文武官員,在我們破城之前早已經攜眷而由安平港作船先遁逃到澎湖去了,只剩下極少數的清官還帶著極少數沒有遁逃,或加入我們軍隊的軍隊四處游擊,等待他的長官給他命令,但清朝中樞一時也完全慌了手腳。入城之後,我們的「中興大元帥」朱一貴佔有台灣府城之後,立即開府庫,收貨幣,出示安民,禁止殺掠,大大獲得民眾好感,並且回歸國號為「明」,建國號為永和,我在隊伍中感覺很有凱旋的味道,今天是五月一號,距離揭竿起義的四月十九號只有十三天,我們已經打下了這個時代幾乎全台灣島的轄治區域,除了北路的淡水之外,後來被稱作台南的周邊台灣府,後來叫做嘉義的諸羅,後來被稱作高屏的周邊鳳山。整個台灣都是我們這個國家與這時候叫做「中興王」的朱一貴的土地。

也許只比我預想的只快一點點,在六月二十一號,清帝國準備好大軍,搭配與叛降的 杜 君英等人串聯,這個由「鴨母王」朱一貴起義恢復的明帝國,維持了五十一天的國運,就又這麼消逝了。

這個起義行動給了清帝國對於台灣很多想法上的刺激,接下來台灣民眾的日子也一定受到這些影響,順著這個問題一想還真的有不少變化,不過,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參考資料

  • 《平臺紀略》藍鼎元著, 1723
  • 《康熙重定台灣記》魏源著,清同治六年
  • 《朱逆附略》黃叔著,清雍正初年
  • 《台灣人四百年史》史明著, 1979
  • 《台灣文化誌 ( 上 ) 》伊能嘉矩著,昭和三年
  • 《台灣通史》連橫, 1921

延伸閱讀


發佈日期:2006-07-17

點閱次數:541
資料來源:
引用:
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
讀者回應
隱私權聲明版權聲明 關於我們給予支持聯絡我們訪客留言板網站Q&A
Copyright © 2004- www.ohmygod.org.tw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