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歐洲時,各方面得到不少文化衝擊,過去以為正常的想法,一個一個被挑戰被打破,很有意思。以前總在亞洲各國繞來繞去,常遇到其他國家的人有不同想法和做法,但亞洲畢竟還在同個區域,長久以來文化發展多少有相融合的地方。來到歐洲,直白說就是「白人的地方」,除了長相,做事的態度與方式也很不一樣。
有一天,友人開車載我出遊,前往他家附近一座山上去看古堡廢墟,也眺望萊茵河美景。行車途中,車內音樂輕快,我們隨意談天。突然他停下車,原本我以為是紅燈,可是停得有點久,猜想可能塞車,後來看到對向車道的車子一台接一台過來,心想:「車禍嗎?」最後他才告訴我:「等等要搭船。」
搭船?那要下車嗎?他說不用,連人帶車直接上接駁渡輪。渡輪?難道沒有橋嗎?「有橋啊,沿河往上或往下幾公里應該有吧!」詳細數字我沒記下,只記得當時聽到很驚訝,要開那麼遠才有橋,不是很不方便嗎?
搭船?那要下車嗎?他說不用,連人帶車直接上接駁渡輪。
倒是他覺得我大驚小怪,搭船過到對岸只要幾分鐘,同一艘渡輪來來去去要花點時間,所以在這裡等一下,上船後很快就到對岸了。但我還是感到很奇怪。通常過河,直覺想到的就是蓋橋吧。橋把河兩岸的道路連結起來,行車不必中斷就能簡單過河。搭船總覺得不進步又不夠聰明。
「蓋橋很花錢啊,還要保養什麼的。」聽他這麼一說,我腦中閃過:「不愧是傳說中務實的德國人。」但他接著說的話,倒是令我完全無法反駁。
他說:「到處都有橋的河流,看來好像很方便,可是會讓河流變得很難看。」咦?這務實的德國人一下子又變得浪漫。
就在一問一答中,渡河的接駁船靠岸,連我們在內,所有在這岸等待中的車子緩緩開上渡輪。這時又要讚美德國人,先開進去的車子一定乖乖開到最裡面,然後一輛接一輛按照船上管理員指揮排列整齊。過河時人可以下車到甲板上走走,那天風有點大,但我看到萊茵河寬廣的河面,有點感動。
後來我們順利上山,爬上古堡階梯走向靠河的那面,以前地理課本上學到「歐洲主要河流」就在眼前。老天!好美啊!那天天氣不錯,陽光灑落河面,萊茵河看來像包裝高級巧克力的金色帶子。河上有好幾艘大船緩緩前進,友人說,有些是剛才搭的接駁船,有些則是聯絡上下游居民的交通船。
陽光灑落河面,萊茵河看來像包裝高級巧克力的金色帶子。
「真的沒有橋!」當我發覺這件事,心情變得激動,不敢相信在我視線所及範圍內,沒有看見任何一座橋。從來都不知道,沒有橋的河流,姿態如此優雅而自信。那一刻我感動到說不出話。
對德國人來說,造橋不是沒有錢、不是沒有能力,但他們選擇盡量不造橋,交通問題有其他解決方式,好比搭渡輪,但河流那渾然天成的美麗,卻是比金錢更珍貴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