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3月21日,靜坐學生的精神保壘「台灣野百合」,上午製作完成,並移置在廣場中央。
1990年2月國民大會召開期間,抗退的「萬年國代」試圖透過國會的各種運作,攬權自重、貪得無厭的惡形惡狀,終於挑起台灣人民的憤怒之火,尤其是最具理想色彩、最沒有政黨利益糾葛且最具社會批判力的大學生,1990年的三月學運因此產生。參與學運的學生與教授,首度使用「罷課」手段來表達他們對國民黨強烈的不滿。
3月16日,民進黨主席黃信介與國大代表等14人,至總統府請願並要求面見李登輝總統,遞交「解散國大」抗議書,請願未果,遭憲警強行驅離。同一天,二十餘名台大學生下午前往台北市中正紀念堂靜坐抗議,拉開「同胞們!我們怎能再容忍七百個皇帝的壓榨!」布條,要求「停止國民大會開會,解散國民大會」,正式掀起野百合「三月學運」的序幕。
3月17日凌晨,靜坐學生在中正紀念堂廣場前過夜,到當天傍晚,參加靜坐的學生已逾兩百人,部份教授也加入靜坐行列。晚上民進黨人士不斷到場聲援,關心的民眾增加到數千人。而參與靜坐的學校則包括台大、中央、中興法商、高醫、東吳、文化、政大、陽明、台北工專、建中等校。
3月18日凌晨,於中正紀念堂參與靜坐的學運團體,在首次合作的校際會議上,確定了三月學運的四大訴求:「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同時,學運團體也由台大范雲、周克任、北醫呂明洲、東海郭紀舟、中興法商陳尚志、輔大廖素貞、文化林德訓等六校代表組成「七人決策小組」,決定與民進黨活動畫清界線,以保持學生運動的單純性。
「野百合」的由來
3月19日深夜11點,學運團體的校際會議通過「野百合」為三月學運的精神象徵,它的意義如下:
(一)自主性:
野百合是台灣特有種,象徵著自主性。
(二)草根性:
野百合從高山到海邊都看得到,反映了草根性。
(三)生命力強:
野百合在惡劣的生長環境下,依舊堅韌地綻放。
(四)春天盛開:
野百合在春天盛開,就是三月的這個時刻。
(五)純潔:
野百合白色的純潔正如學生們一般。
(六)崇高:
在台灣原住民魯凱族裡,野百合更是一生最崇高榮耀的象徵。
台灣的野百合,道盡了學生心目中的三月學運,包含對台灣實體性的認同(自主性)、全民的運動(草根性)、對抗不義的勇氣(生命力強)、青春的活力(春天盛開)、學生的理想道德象徵(純潔)、以及參與者生命中的榮耀(崇高)。
學運廣場上,「野百合」,象徵學生對台灣本土的認同。和過去四、五十年在國民黨教育體制下的學生相較起來,學運學生也從這次的抗爭中成長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高中生齊聚一起,三月學運在所謂的「中正廟」(中正紀念堂)靜坐抗爭了六天,人數最多時,廣場內甚至聚集了數萬人之多。直到李登輝接見學運代表後,靜坐抗爭的活動才和平落幕。
參與絕食抗議的學生。
1990年3月春天,全台灣超過五千位大學生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廣場上,向威權體制的國民黨提出了「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訂定政經改革時間表」等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