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好像有了較好的處理方法。教育局主任祕書何雅娟的觀點,應是較符合正確的教育理念。當然,在一個事件的背後,總是會透過很多人正面的努力才能得到成果。
以下是「自由時報」刊載的新聞:
不退學了 潑糞生留校察看
〔記者蔡偉祺/台北報導〕台北市強恕高中兩名曾姓、陳姓高三生,對遊民潑屎尿事件,校方昨天召開學生獎懲委員會,決定收回先前退學決定,改處以留校察看,另一名在場的紀姓同學也記一次大過,還要完成道歉、公共服務和接受品德教育、心理諮商等輔導。學務主任王福勝強調,兩名同學必須在留校察看期間完成委員會的決議,才能拿到畢業證書。
教育局主任秘書何雅娟表示,懲處方式只是一種手段,學校、老師應要盡到輔導責任,並改正學生錯誤觀念,這樣才有意義。
王福勝指出,討論後決議曾、陳兩位同學留校察看,紀同學記大過一次,兩人留校察看期間,還必須實施教育輔導及公共服務,並公開向本事件受到傷害的遊民、強恕的所有師生、校友、學生家長道歉。
弱勢團體公共服務需達40小時
王福勝說,弱勢團體公共服務要達四十小時以上,及接受學校安排品德教育輔導廿小時、接受學校安排市立聯合醫院健康中心「心理諮商」門診,實施心理輔導至少四次以上。
曾、陳兩位同學和家長昨天下午已到學校,兩名學生在學務主任、教官、導師陪同下,逐班向同學及老師道歉,也對自己荒誕行為懺悔不已,校方也期望兩人要勇於承擔面對,以積極誠意的作為代替消極負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