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富里瑞舞丹大戲院播放「太陽的孩子」電影,現場超過五百人,創下五十年來的紀錄,聽很多人說看這部片一定會流眼淚。
說起來和這部電影還蠻有緣份的,我們剛搬到玉里時,第一次在我們家門口的小廣場舉辦露天電影院,播放的「海稻米的願望」紀錄片就是「太陽的孩子」的故事改編的原型。現實生活中的女主角舒米‧如妮,向林務局申請經費,整修水圳,重現了港口的水梯田,她現在也就居住豐濱鄉港口部落。從玉里鎮開上玉長公路到台11縣,往北走莫約1小時的車程,就能扺達位於秀姑巒溪旁的港口部落,她的美不能用三言兩語來形容,總之是美得讓人溫暖。曾經在朋友的邀請下到過舒米的小吃店用餐,糯米飯和飛魚卵香腸真的讓人回味無窮,難怪我在花東胖了8公斤。
港口部落ilisin
去年暑假,生平第一次參加別人家的祭典,就獻給了港口部落阿美族的ilisin(一般人所謂的豐年祭),港口部落的ilisin仍然保有傳統ilisin程序 ,我站在祭典會場旁邊吃著臭豆腐,邊驚訝望著這一大群港口族人,手牽著手,毫無止盡地跳著舞,羅董(我先生的稱呼)問我好不好玩?我還回他自己的祭典比較好玩,因為可以下場跳舞。
當時「太陽的孩子」電影劇組似乎就在旁邊進行拍攝工作,電影裡最後帶到那天晚上,隱隱約約看到吃臭豆腐的我們,也在其中。非常不巧的是ilisin隔了幾天剛好遇到強颱,但港口的族人照樣風雨無阻的舉辦,展現他們對傳統祭典的精神。
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電影院
上週末,很巧地「太陽的孩子」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露天放映,我們一家三口坐在大安森林公園的草地上,拿起炸雞像是置身於花東一樣的隨性,心情隨著電影的畫面起起伏伏。當劇情來到一位阿嬤的祖傳地將被財團拿來蓋停車場,女主角帶著阿嬤到鄉公所詢問究竟,公所承辦人回答說:「地籍資料被颱風吹走了。」現場一片笑聲,我也無奈的笑了,當怪手將族人們辛苦種植的稻米鏟除時,我的眼淚也跟著流下來。這是2011年真實發生花蓮豐濱鄉的故事,離譜到令人無可置信,而鄉公所卻只發了幾段文字「本鄉原住民保留地承辦人,流動性大,在移交中未清楚交代,以致七十九至八十二年間申請之資料查無留存,敬請諒達。」一句諒達,而失去土地的後果卻要族人承擔。聽起來真是個不可思議的事,卻活生生發生在美麗的花東。
海稻米
電影中每一幕的場景我都曾經走過,從頭到尾回顧了我第一年的花東生活,還真令人想念秀姑巒溪出海口,坐在太陽底下,聞著太平洋的味道,看著阿美族漁人們捕撈著魚苗,電影裡的畫面就在我的身邊,這就是花東日常生活,很浪漫,也很心酸的看著許多事發生。
烏石鼻港口
saiviq kisasa,來自台東縣魯加卡斯的排灣族人,之前與家人(羅董與小小孩luwa)居住在花東,現居台北,喜歡人類學、寫字、音樂、溜小孩,最近的夢想是擁有自己的部落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