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第三代基督徒的我,從小在祖父母開拓的教會中長大。媽媽和嬸嬸都是牧師,與自己同輩的親戚們有許多也是牧師。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就開始聽詩歌、講道,因為牧師館就在教會隔壁,小時候常常一到星期天,我們家的沙發上就會有陌生人來作客。我總會想起小時候,時常因為星期天可以見到許多不認識的人而感到興奮、開心,但是青春期時也曾因為難以接受環境的特殊,而離開教會生活。
這樣的我會接受神的呼召,是因為生命中的兩件大事所影響。分別是在我15歲時父親的過世,還有29歲時丈夫回到天家。面對他們的死亡,我無論如何都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找出這件事的意義。當丈夫蒙主恩召時,我正在學校就讀臨床心裡學,因為父親和丈夫的相繼過世,我內心出現了「人因何而活,又為何要死」的難解疑惑。
我就此進入神學的世界中尋找答案,之後進入上智大學研究所的神學研究科,以希伯來語和舊約聖經為中心努力學習三年,最後於2013年畢業。畢業典禮那一天,我收到了傳道師資格檢定合格的通知,成為我非常開心的回憶。
舊約聖經中的雅歌第8章第6節說「愛情如死之堅強」,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回想起自己有多愛7年前因為癌症過世的丈夫。這一生不可能再相見的事實擺在眼前,讓人連活下去的喜悅也找不著,當時我只能等待著嘆息和絕望消逝。
當珍愛的人以「死亡」的型態消失之時,被留下來的我們,不也是在活著的同時經歷著「死亡」嗎?「死亡」就是這麼強烈的體會,叫人難以找出它的意義。「為什麼這個人非得現在死亡不可?」「為什麼自己沒能代替這個人死去?」「在他活著的時候,我們應該還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吧!」這些刺上心頭的疑問和悔恨糾結,讓我們失去了勇敢活下去的希望。
約伯記1章21節寫道,「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面對死亡束手無策的我們,就好像約伯那樣追問著上帝「到底是為什麼?」,並且獨自禱告、奮鬥著。我的呼召,毫無疑問是從「失喪」與「孤獨」而來,那是透過不停地向上帝禱告、掙扎的方式所形成。儘管還在努力,但是我想要讓更多人知道「因失喪得醫治」的經驗,尤其是青年和小朋友們更需要這樣的練習,而我目前的事工正是在傳遞這樣的經驗。
具體來說,我的事工就是透過舞蹈和精油傳遞信息,讓更多人瞭解聖經和基督福音的重要與美好。在舞蹈方面,把融入福音和耶穌故事的hip-pop歌曲加上舞蹈動作,邊跳舞的同時說明歌詞的含意,讓每個人可以藉此學習聖經。去年,我們在神奈川縣舉辦了「Refresh@Hukushima」活動,讓平常住在福島縣內高輻射量區域的孩子們,能夠透過hip-pop舞蹈進行交流。
而在精油方面,則是利用香草科等植物中所蘊含的天然香氣,讓身體和心靈都能活絡健康的自然療法。聖經中有許多關於植物香氣的記載,比如耶穌誕生之時,東方的博士獻上乳香和沒藥,現在也被運用在精油當中。通常我會利用這些精油進行按摩,讓人們實際感受乳香和沒藥的香氣,並且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聖經的話語。另外也搭配鹽類製作入浴劑,讓大家能夠在自己家中享受香氣。
不管是舞蹈也好,精油也好,透過這些得到療癒及動力的方式有個共通點,就是「身體」。推動身體的力量傳揚基督福音,讓我每一天都能深刻體會到,那是從「失喪」與「孤獨」中的解放,也是得到「療癒」的方式。我相信透過雙手的接觸以尋求療癒的方式,正是效法看重「最小的弟兄」的主耶穌的樣式,我會繼續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