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87年8月18日(第六版)赫然浮現斗大的標題:「禁食禱告四十天,復食第二天不治.家屬懷疑『曠野教會』強迫,教會表示是當事人自願。」
內文提到位於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基督教曠野協會」一名住台中市四十五歲婦人曾黃春花,因篤信基督教中的禁食禱告的力量可以醫治疾病,效法聖經所記載耶穌基督在曠野禁食四十天的作法,禁食禱告了四十天,未料卻在復食第二天突然死亡,他的家人認為教會(基督教曠野協會)有強迫她禁食的嫌疑,並向台中地檢署申請解剖……。」
雲志照弟兄係泰雅爾族人,曾任小學教師。過去曾參加長老會地方教會聚會,由於個人意見常不見容於該會所有聚會方式及對長老教會之信仰精神排斥不認同,加上個人強烈偏狹主觀意識,常顯出偏頗的信仰與行俓。雲弟兄離開教育界後,認為天父上帝受託予他特別的負擔,並授予「先知」職份(該團體皆稱他為雲先知),對外自稱上帝隨時可以附臨在自己身上,可深知萬事萬物,甚至可以醫治任何的病疾。追隨「雲先知」的信徒們認為基督的大能大力已臨在「雲先知」身上,任何的疾病只要專一信靠,心無二意經過「雲先知」醫治都會痊癒。據知大部份求救者未能如願得著醫治的人,該團體以宣告患者對「先知(基督)」沒存堅定的信心,心中還想要找醫院或吃藥,當然聖靈無法運行……」等等為由,好替所敬畏的「雲先知」解套。就醫其間許多患者奉獻金錢,雖然病未痊癒,因深怕「上帝」也都不再追究了。
泰雅爾中會從一九八八、八九年其間,因雲弟兄對母會帶來諸多困擾如:週間教會聚會,雲弟兄卻帶一批外地及部份教友於副堂另行聚會。週六青年會時間,他卻帶領一群外來信徒徹夜禱告,唱詩,影響四週住民作息,村落住民長時間的反彈及警員的警告之下,仍無法解決。根本的因素原來該教會老牧師退休後,中會受派到該教會牧會的牧者受到雲弟兄一人強烈的反對。該牧者告訴筆者說:「雲弟兄如此不當反應,其目的是要自己負責該教會牧養的工作,卻自稱此為上帝的旨意。」經泰雅爾中會長期的關心及幫助仍無法改變雲弟兄的態度,於是中會以長老教會法規以端正教會正常秩序為由將雲弟兄從教會中除名。
一九八九年雲弟兄成立「基督教曠野神醫佈道團」以醫治各種不治之症為號召,確實引來為數不少教友信徒參與、委身。在盲目狂熱地投入之後,有的信徒將家產典當全數奉獻到該團體,置使家庭紛爭幾近破裂。這一股狂熱現象在泰雅爾地方教會十幾年前也曾發生「約櫃事件」,帶給地方教會莫大的困擾。筆者認為有必要端正原住民地方教會偏頗的信仰觀,故提出以下幾點看法與本宗原住民地方教會參考,以茲砥礪增進相互之信仰,榮神益人。
一、謙卑的信仰:長老會之父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在其遺言明定墓碑只簡單刻上文碑J.C。約翰.加爾文是世界級人物,墓碑豈可如此簡陋不堪,又不讓人憑弔?可是加爾文自認自己是卑微的上帝榮耀的器皿.怎可因死後阻礙了人對主偉大的敬畏呢?又於〈路加福音〉三:15-16「百姓指望基督來的時候,人都心裏猜疑,或者約翰是基督。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約翰被群眾高舉為基督時,卻急忙澄清自己連為基督解鞋都不配。而今,處於廿世紀末自稱為「先知」的雲弟兄,圍繞其身邊的追隨者均視他為神、基督的本體。據筆者了解,雲弟兄從來沒有以自身的定位加以辦別說明,而以第一人稱自稱「我耶和華上帝對你說……」、「我耶穌基督……」。在「基督教曠野醫病佈道團」團體互動中,主耶穌基督與上帝反而如同泡影般地消失無蹤了。身為基督教長老教會信徒的我們應該效法加爾文及約翰等屬靈前輩們謙卑的信仰,凡事為榮耀神而活。
二、常存單純渴慕的心:原住民教會信徒信仰非常單純,且有渴慕的心,這是非常寶貴,可謂追求真道的入門課程,地方教會營造這寶貴的氣氛須要持守住。可是,單純的信仰也須要清楚方向及目標,如同聖經所提:「不能只停留在喝奶的階段」。信仰須要穩健成長,不可盲目的盲從。
三、免除「速成」式的信仰觀:原住民教會有種現象即「速成」的信仰觀。何謂「速成」的信仰觀呢?長年來原住民教會將信仰重心放在個人或家庭經濟、健康、職業……乃至永恆困境上救贖,這份關注本是天經地義,需要全心投入扶持關心。可是筆者發現,原住民教會信徒慣性地以「禱告、禁食」、「一切交託」來應對周遭環境所遇到的所有問題,而個人(家庭)在現實生活中,能夠踏實地投入經營、付出者卻異常地少與薄弱。錯將生活中失意不順遂的大小、片斷事件全都推給天父,上帝活像私人奴僕般地任人唆使,卻把自己囚在那狹窄不堪的私人禱告室,從那兒以禱告、禁食隨個人喜好操弄使喚那稱為全能者上帝,以求實踐完成個人的需要目的。
在信仰中,「禱告」、「禁食」及「信心地交託」是非常寶貴的課程,可是主耶穌卻要我們在真道之路上同祂背負十字架與祂同受苦、釘在十字架、受死。面對世間種種不義、困苦與罪污的侵擾與挑戰,基督徒要「真實面對」,以成熟堅實的信仰與基督耶穌同受苦難與爭戰,切忌以投機、捷徑與輕鬆的心態面對真理,而簡化了十字架的精神。
四、免除「交易」式的信仰觀:原住民地方教會不少信徒上教會是為了某種目的,如希望病疾得著醫治、家庭債務獲得解決或為選票……等等,熱心敬虔的程度與其關注事情的程度互為消長。簡單地說,信徒遇到困難時對慈愛天父的親近與期待分外熱烈,好像會撒嬌的子女親近父親般,希冀從父母那兒得到一些幫助。當然子女有難求助於父母本是理所當然,但如果子女從小一直到成人,生活起居處處都得依賴父母才能過活,如此懶惰不負責任的子女,再會撒嬌相信父母也不會垂愛。如果長大成人的孩子仍然依賴父母、無法獨立同父母一起承擔家計,更會被譏為長不大的「小孩」。再想想,如果兒女們對父母的慈愛要回報時,處處向父母親們開各種條件交易,即使兒女們再會以甜蜜口吻向父母親陳述多愛他們時,只會惹來厭惡的目光。對於天父上帝的慈愛與追求,切勿以「交易」的心態建立與上主的關係。
五、對聖經神學的認知與扎根:原住民教會信徒對於讀經不怎麼熱衷,對於祈禱院、敬拜讚美及出國(韓國)「取經」等活動皆熱衷不已,有的教友寧可向左鄰右舍借錢出國(韓國)好來振奮自己的信仰,而有的教會也藉此活動來提升教友對教會的參與熱度。以上陳述筆者絕非認為祈禱院、韓國之行等活動為無益信仰的舉動,而是強調原住民教會信徒及同工們對真理永活的「話」──聖經的認識需要紮實,以避免偏行己路,曲解了聖經的真意。正值總會積極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之際,應再強調聖經為教會一切信徒信仰的根基。
六、對長老會精神的認同與實踐:長老教常以「焚而不燬」為信仰的圖像,積極參與個人、家庭至社會國家的各項改革運動,與神同工充份發揮十字架(光與鹽)的精神,願上帝國降臨,如同行在天上,藉聖經信仰建立與上帝美好的關係,這是莫大的見證。對於長老教會參與社會政治關懷,不少原住民地方教會信徒仍存在「牧者不務正業,專搞政治……」、「長老教會不屬靈……」等等看法。此等反應,實在是地方信徒對長老教會信仰僅是片面之瞭解。牧者的教導非常的重要。
在兼顧靈、魂、體全備福音同時,原住民教會迫切需要將信仰與目前之情境結合一起,全心投入解決原住民的家庭、道德、文化、政治、教育、經濟等的困境,以彰顯主的大慈愛。不管是「先知」亦或是「基督」,終究人永遠無法取代上帝,因為我們是受造物,而祂是創造者。我們應當心存敬畏、謙卑,一生服事主,榮耀歸於主聖名,哈利路亞。
刊於《台灣教會公報》第24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