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台灣乞丐之母的日本小姐──施照子

作者/王昭文

1934 年,京都的清水照子收到一封來自台灣的求婚信。她和這位施乾先生通信已有一陣子。這是她好友施秀鳳的堂哥,一位轟動日本與台灣的傳奇人物──他以個人的力量在艋舺(萬華)創辦了乞丐收容所「愛愛寮」,希望透過關懷與教育,使台灣的乞丐絕跡。她以認識這位有偉大心靈的人物為榮。透過信件往來,她想像遙遠的、炎熱的殖民地台灣,一所像學校般有紀律又整潔的乞丐收容所,原本是乞丐的人們現在由施乾先生指導從事各種生產事業,閒暇時穿起漂亮的制服打棒球。她能夠成為施乾先生的左右手,讓他更無後顧之憂來做這樣的工作嗎?她的心已經飛到了台灣。

照子的家庭相當富裕,父母當然不贊成這樣的婚姻。台灣如此遙遠,對象又非日本人,何況施乾先生還是個鰥夫。然而照子衝動而倔強地堅持己見,終於遠嫁到她從未到過、了解也相當有限的台灣。

到台灣之後,她發現一切都和她的想像不同。「愛愛寮」的經營已經進入第十年,資源還是相當不足,要養活百多位乞丐,是個恐怖的重擔。施乾先生整天忙個不停,他對乞丐雖然和顏悅色,但是本性非常急躁而被稱為「雷公性」,他對自己的妻子有時相當缺乏耐性,加上照子耳朵有點重聽,他經常提高嗓門對她吼叫,她不免感到委屈。乞丐們也並非她想像中那樣整潔有紀律。剛收容進來的乞丐,經常滿身跳蚤、全身是傷、髒臭不堪,而且大部分都不願接受別人照顧。她必須想辦法為他們洗澡、施藥。在拼命抗拒中清洗爛瘡已經夠恐怖,她更受不了可怕的跳蚤從乞丐身上跳到她身上,甚至有時還會遇到嗎啡中毒者毒癮發作時的暴力威脅。這一切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結婚初期,她常常沿著鐵軌走呀走,渴望坐上火車就可以回家,然而家在海的另一邊呢!她只能找個沒有人看到的地方痛哭一番。但倔強的個性催逼她擦乾眼淚、努力適應。丈夫堅持理想、身體力行,也仍然感動著她,讓她咬緊牙關撐下去。孩子接二連三來了,她成為母親之後,責任更重,更不能逃避。

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不得不加緊備戰,生活加倍緊張辛苦。施乾先生在物資日益缺乏的情況下,每日為了乞丐們的三餐及生活所需而辛苦奔走,還擺脫不掉政府加在他身上的任務,他必須擔任綠町區長及青年團團長。裡外奔忙的結果,他終於撐不住, 1944 年 9 月因病去世。

1945 年 8 月戰爭終於結束。戰後台灣被中國政府接收,照理說,照子可以回日本去,但是孩子還幼小,而且施乾先生去世之後,「愛愛寮」也沒有人主持。她認為必須繼承丈夫未竟之志,並把孩子們培養長大。於是她選擇留在台灣,改名為「施照子」,繼續主持「愛愛救濟院」。這一主持,就是五十幾年。

1950 年代,宣教師孫理蓮女士推動許多社會救助方案,透過教會系統把美國的援助用到台灣最弱勢的各角落。「愛愛救濟院」也獲得孫理蓮的協助而得到美援物資。這位充滿愛心與行動力的美國女性,認識了同樣以奉獻愛心為職志的日本女性照子,兩人惺惺相惜。

孫理蓮感受到照子的憂傷不安,於是向照子傳福音,教她把所有的重擔卸給主耶穌。照子很快樂地接受福音,受洗成為基督徒。她的信仰單純而堅定,每天一早起來就讀經、禱告,接著就參加小組聚會,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實行教會的教導。在愛愛院,常可聽到她以不甚標準的北京話慢慢地向院民說:「耶穌愛你!神祝福你!」此外,她也將她的次女施香嫁給洪伯宗牧師,在中興、柳原服事上主的教會。

日本小姐成為台灣乞丐之母,這樣的傳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報導,日本、台灣多年來也有不少要褒獎她的計劃,但是她出於日本女性的謙卑德性,及基督徒「左手所做的事不讓右手知道」的精神,對所有的褒獎向來都予以婉謝,也不太喜歡接受採訪。

照子因為有了虔誠的信仰,更懂得「愛」的意義,順服上帝的旨意,服事乞丐及老人(戰後國民政府安排愛愛院收容孤苦老人),日日實踐「愛」而活得精神奕奕。將一切交託給上帝,始終保持單純善良的天性,在漫長的歲月中,愛主愛人的心始終火熱。 2001 年 12 月 9 日,高齡 91 歲的施照子在台北和平醫院安息。她實在是位值得台灣人感念的偉大女性。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