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忘記密碼
略過巡覽連結OhMyGod網站 首頁 > 專欄文章 > 就是愛旅行
載入中....
Facebook plurk twitter
 
[日本]這樣旅行
文/阿酥 

人的視野和胃袋類似,極有彈性能大能小,餵得多會變大、餵得少就只會小小的。

幾次一個人去日本旅行為了省錢也為了體驗,選擇住在多人同房的Guest House。最近一次很有意思,同房間甚至整間Guest House只有我一個亞洲人,身旁盡是歐美人。旅行中遇到的背包客通常很高機率來自歐美國家,根據某些作家的觀察以及我個人的經驗,最常遇到的是德國人。(這時又要想起村上大叔在書裡碎念:「怎麼到處都有德國人?」)

在鎌倉的Guest House裡,四人房上下鋪裡除了我,另外是分別來自英國、法國和德國(看吧!)的女性。當中以英國那位年紀最大而且懂得用談話拉近彼此距離,我在心裡稱呼她是「英國大姊」,已婚,好像有孫子,一人四處旅行。她原本計畫在日本待兩個月,但後來發現一個月已足夠,理由是:「日本到處看來都很像。」我笑笑,大概能理解,然後問她:「去過北海道嗎?那裡比較不像一般的日本。」她轉為興奮語氣說:「下禮拜就要去北海道。希望是這樣。」

我告訴她之前曾經在北海道待過三個月,北海道的土地廣闊、自然風貌多樣化,加上較晚才成為日本的一部分,所以少見神社及傳統日本文化模式、多了原住民的獨特風貌。「還有,北海道人很喜歡笑得很大聲,豪爽的作風跟我們印象中小心翼翼的日本人差很多。」她聽完後我們一起大笑。

隨後我補充說這時期的北海道沒雪、沒花、土地可能也禿禿的吧,講這些不是嫌棄而是陳述事實。英國大姊聽了反而面露欣喜,然後說了句讓我應該會記住很久的話:「fine,我要去看比較少看到的、不一樣的,才有意思!」她自信滿滿地這樣說出來,不是勉強、也不是阿Q精神,就是一個欣然接受「既有模樣」的態度。

英國大姊離去不久,剩我和德國小女生(大學剛畢業吧)當室友。不知是她本來就話不多、還是我理解的德國人一向「不裝熟」,我們共處一室時通常各做各的事,她常常戴全罩耳機聽音樂或跟朋友skype,我則是邊滑手機邊看日劇。有個晚上因為白天的地震使我們多聊一些,她形容搖晃得很大有點可怕,當時人在海邊,那種搖晃度從來沒有經歷過。我笑笑帶過,以一種「地震大國子民」的姿態。

然後她說下午去看鎌倉大佛覺得很peace、很喜歡,所以買了個桌上型的大佛擺飾。我拿在手上仔細看,質感很不錯,不是搞笑的廉價品,大佛的重點「好療癒的微笑」有成功做出來。

「我慢慢到處看,今天才去看大佛。然後就遇到地震。」於是接著我問她在日本多久了?是讀書嗎?前幾天沒問她但我其實很好奇她來日本的原因,只是我遇過的德國人通常很重隱私,也因為這樣很容易沒話聊。她回答在這裡待一年,之前十個月打工渡假,剩下的時間到日本各地旅行。也就是說她會有兩個月的時間旅行,很讓台灣人羨慕的「長時間」,我印象中的歐美人旅行總是以「月」為單位,可能一個點就待好幾天,或者每天只去一、兩個地方,慢慢走、慢慢看,照著自己的步調。

英國大姊或德國小妹的旅行態度讓我想到:人要對自己誠實,很簡單、也很難;會不會是大腦也有自己的腦,有時候我們控制不了大腦他要怎麼去詮釋或定義事情。「日本到處看來都很像」「沒看到花滿開或紅葉燃燒也沒關係」「老實說不會想吃那些所謂的『必吃』」......,有時我們旅行應該要更有自信些,如果平常生活已經要不斷地應付與交代,為什麼不在旅行的時候打破常規、開發另一種可能?


發佈日期:2015-07-09

點閱次數:43
資料來源:
引用:
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
讀者回應
此專欄所有文章
 1  

隱私權聲明版權聲明 關於我們給予支持聯絡我們訪客留言板網站Q&A
Copyright © 2004- www.ohmygod.org.tw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