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忘記密碼
略過巡覽連結OhMyGod網站 首頁 > 專欄文章 > 百樣少年
載入中....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在家學習的少年
作者/何艾純  
 
在家教育的學生分享自學經驗。

在家教育家庭共遊團體(2nd Tue)發起人陳怡光(陳爸)表示,孩子的讀書學習,不一定得到學校,體制學校絕對不可能有一對一的教學,多國語言的學習,也不會有太極拳、攀樹的課程。成立2nd Tue的用意,主要是為排除一般人對在家自學會缺乏團體生活的誤會,所以定期於每月第二週的星期二,帶這些自學的孩子走出戶外的聚會。

據陳爸指出,全台目前約有九百個在家自學家庭,其中就有三百人集中在台北市。有礙於政府政策問題,使現在申請自主入學的門檻非常高,「每份申請表格動輒廿十幾頁,許多家長跟本不知道怎麼去填。」陳爸說,以前政府還會舉辦座談會,可是政府認為,舉行這樣的座談會就是「變相的鼓勵大眾在家自學」。其實2nd Tue唯一的目標只是希望能「透過人民小小的力量來平衡公權力」,並且「讓體制看到它(自學)好玩的東西,至少不要去限制選擇這樣的環境。」

陳爸的女兒明秀是台灣波蘭的混血兒,小學四年級,並有七年自學經驗的她表示,媽媽每天都會訂出必須做的功課,讓她自己去思考,並且彈性地安排時間。在家學習,不但可以學中文,英文和波蘭文,還可以學做麵包和蛋糕,媽媽每週還會安排她去學溜冰、書法和芭蕾。這讓她直呼:「這比學校有趣多了」。

另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吳若蘋說,她很喜歡運動,所以只有星期五、六才回學校上體育課,其他時間都是在家自學。除了學科之外,媽媽還會安排組裝樂高玩具的課程來訓練邏輯思考,這些都是學校不可能有的。她表示,遇到不想上課的時候,「會和媽媽討價還價,不過自己會去想,明白早些完成既定課程就會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就會自動自發的去學習。

現在就讀政大數學系的唐宗浩,原本也是體制下的普通學生,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曾在家自學一年。到了高中的時候,參加「中學在家自學實驗計畫」。對他而言,體制下的教育很「不人性」,課堂上的課程節奏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但老師常需要顧慮到整個班級的需要,而忽略掉程度不好的學生,對於表現不好的學生,老師常常罵學生,甚至有體罰的情形出現。

唐宗浩說,真正的教育應該「幫助小孩找到真心所向」,師長應該提供經驗與指引方向,而不是那個一直壓迫思考方向的人。他表示,一般體制學校將所有的課程都安排得好好的,學生只要依照師長所說的做,沒機會培養判斷力,才會有現在大學生上課很混,並常有「殺時間」的心態,因為他們還沒找到人生的方向。

當然,在自習的過程中,唐宗浩也有非常深刻的體驗。在自學實驗班的時候,政府曾因為行政方便,不顧學生及家長的反應與感受,毅然決定停止該班的課程。為了這件事,一群國中生發起上街連署的運動,儘管面對社會大眾的側目和漠然,但唐宗浩認為,這是自發性的,而不是因為被壓迫而做的舉動。雖然最後唐宗浩得以繼續完成實驗班的學業,卻在他畢業的兩年後,自學實驗班邁入了歷史。

對唐宗浩而言,自主學習所學到的,是讓自己懂得思考並規劃人生,而不是盲目服從師長和長輩所安排好的路。對於自己渴望的目標,學習捍衛並且不依靠他人的力量來達成。唐宗浩說:「如果能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思考,可以學得更多,也會比其他人有更多的認知和體會。」


發佈日期:2009-03-20

點閱次數:584
資料來源:2009/3/20《生命力新聞網》
引用:
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陳爸在家自學網站 ‧自主學習討論區 ‧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 ‧在家自學申請書下載與辦法參考
讀者回應
此專欄所有文章
 1 2 3 4  ...  

隱私權聲明版權聲明 關於我們給予支持聯絡我們訪客留言板網站Q&A
Copyright © 2004- www.ohmygod.org.tw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