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註冊 忘記密碼
略過巡覽連結OhMyGod網站 首頁 > 專欄文章 > OhMyGod說說話
載入中....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參與普世會議的省思與青年的角色
圖文/張祐慈 

釘根在本地的普世教會──唯有落實地方,才有普世可言

你或許會先問:普世是什麼?環境倫理學大師羅斯頓教授(Holmes Rolston)說:「我們應該轉換我們的身分,從地球的『公民』轉換成地球的『居民』。」意思是說,當我們以「公民」的身分自居時,會直覺地想到自身的生存權利,進而將土地的供給視為理所當然;然而,若轉換成「居民」的身分,我們的態度會更謙卑,因為居民的身分讓我們與土地有所連結,讓我們意識到自己是活在一個「被給予的空間」裡。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先來認識普世的詞源。「普世(ecumene)」的希臘文是「oikouménē」(陰性),也就是「被居住的土地」(the inhabited earth),許多英文聖經將之譯為「world」或「earth」,中文聖經則是有「天下」、「世上」、「全世界」等譯文。換句話說,「普世」這個字詞不只指涉一個涵蓋全世界的空間,同時也指向居住在其中的所有受造物。因此從語義的角度切入,這字詞勾勒出聖經中的世界圖像:是一個跨越國土疆界、跨越文化隔閡、跨越種族膚色、跨越階級層次的狀態,也是一個受造物與土地的合宜關係。在當中,我們彼此雖是如此的不同,卻又享受著彼此的獨特性。這也刺激我們學習跨越自己的邊界,用雙手去擁抱每一個差異,用心去洞察彼此的需要,更用愛去聆聽每一段故事。

接觸普世事工數年下來,我心中最大的感觸是:「普世價值需要著著實實地根植於地方,否則它就只是個脫離社會脈落的幻想。」

「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雅各書2章17節)CWM定期舉辦各種創意的活動方案和會議,聚集了世界各地會員教會的領導者和教會精英,給予一個舒適的環境和高規格招待,好進行許多神學研討和聯誼分享。不過我常提醒自己,罪就匍匐在腳前,這些華麗的研討會很容易流於客套寒暄和杯觥交錯的幻覺中。

事實上,在光鮮亮麗的國際會議背後,真正帶有實質影響力的是散落在世界各地的5萬多間會堂的牧師、同工和信徒,默默深耕社區。他們比會議中的神學教授和教會精英們都更靠近失喪的靈魂,他們才是在禾場上辛勤收割的工人。就算只是間10人的小教堂,就算只有鈴鼓伴奏的敬拜讚美,他們的奉獻就像寡婦的奉獻,是獻上生命的奉獻。這是我不斷告誡自己的:今天我以青年代表參加會議,若沒有用行為行出信心和愛心,我就得罪了上主!

因此,在自己的土地上看見異象,帶出有盼望的行動,才是普世視野的可貴之處。

 

本文為部分節錄,全文請見 台灣教會公報


發佈日期:2016-10-21

點閱次數:0
資料來源:TCNN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
引用: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12999
圖片來源:
延伸閱讀:
讀者回應
此專欄所有文章
 1 2 3 4  ...  

隱私權聲明版權聲明 關於我們給予支持聯絡我們訪客留言板網站Q&A
Copyright © 2004- www.ohmygod.org.tw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