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 My God 網站│2014 聖誕特輯 愛,不離

母后來了!

作者/蔡尚穎 (精神科醫師)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還在念大學時候的我,很喜歡詩人葉慈的一首情詩〈當你年老時〉(When You Are Old)其中一句:「很多人如真似假愛你美麗優雅的外貌,但有一個人愛著你容顏老去時的憂愁(But one man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意謂他愛的是別人看不見的另一面,而且隨著歲月的流失而增加。把changing face譯成「容顏老去」是我自己的詮譯,字面用台語直譯應為「變面」,意思是華語的「翻臉」。我不是外文專家,但不論如何翻譯,從醫學生到精神科醫師,我帶著這首詩的浪漫,經歷往後人生幾段愛情、一次進行中的婚姻並擁有兩個愛情結晶。



她的先生如何能忍耐?

「我是母后,母后來了,我要先看!」
近來每兩、三個月就會有連續幾週,我在門診看病人時,這樣大的聲音會突然從外面傳來,有時候母后會直接衝進診間來,大喊﹕「蔡尚穎,你怎麼沒來拜見母后!」我治療她這麼多年,她自稱「母后」可能是受最近流行的幾部宮廷劇影響,只要母后來了,大部分候診的人也都會讓她享受插隊先看診的特權,因為這樣大家才可以盡快獲得剛才的寧靜。

她和我同樣五十歲,健保卡上舊照片中長髮濃眉大眼瓜子臉的小姐,已經變成平頭灰髮圓臉手微抖的婦人。當年與來台北打拼有成的英挺丈夫結婚,相信是當時令親友羨慕的一對。然而,她懷孕後期開始出現雙極症(俗稱躁鬱症)的躁症狀,突然由文靜溫柔婉約、認真持家,變成衝動易怒、喋喋不休、精力旺盛又有破壞性,但宛如颱風過境的症狀會逐漸緩解而趨於完全正常。二十多年來即使持續地治療,看了無數的醫生,用了無數的藥物,仍阻擋不了復發頻率從數年逐漸縮短為固定兩個月發作一次,密集發作在臨床上雖不多見,但身旁的先生認為頻繁地週而復始發作也不算太壞,至少有可以預測的規律性。他每天都定時拿藥給她吃,每個月固定帶她跨過淡水河來門診打針追蹤,情緒惡化就每星期來,嚴重住院時探望她則每天來,這樣天天、月月、年年在家與醫院間來來去去。

一旦病情緩解她則回復沈默寡言,若我問起母后在哪裡,她總是漲紅著臉低頭說:「忘記了。」然而,每次變臉時,母后又來了,在門診時而高歌、時而生氣,夾雜英語高談闊論,說到激動處拍桌嗆聲我也漸漸習慣,只是當她太兇,我仍難免會被嚇到,我以「能為皇上的母后服務是一種榮幸,也算是御醫」來安撫自己,忍一忍就過去,反正一個月總共也不過和母后相處最多幾十分鐘。然而,有時當我晚上看完門診走在醫院關燈的長廊,我會想,一樣疲憊的夜晚,她先生回家如何安然躺在母后旁邊?陽光燦爛的週末,他如何讓自己好好放鬆一下?看得出他是位自律性很高的人,不但忍耐她變臉時的一切,也包容她容顏老去所有的改變,即使緩解時,已無法如當年扮演被期待的母親與妻子。他相信她為生小孩而生病,所以要好好照顧她來補償,這麼簡單的道理成就他如此長期的忍耐。



厚厚的醫書看不到「愛情」兩字

我在醫學大學的附設醫院服務,總有醫科學生來跟門診,見習精神疾病的診治。這幾十年來,因為感情婚姻困擾而就醫者已經遠多於雙極症或精神分裂症的病患;處理感情婚姻問題看似精神科醫師的專業,然而,即使在全世界最權威的精神醫學教科書厚厚兩本共約三千頁中,也找不到「愛情」這兩個字。況且,從我開始知道求偶以來,「愛是甚麼?」除了自己摸索或文藝創作給我的想像,沒有人教我也沒有正確答案。被徐志摩離棄的元配張幼儀晚年被問到愛不愛他?她說:「如果愛是『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吧?」遇到母后的先生時,我會想起這句話。有時母后忿然離開後,剛好有同樣年紀卻面貌姣好盛裝的貴婦接著進來,哭訴出軌的丈夫,同一時空不同情節的愛與恨,總會不自覺地讓我想起葉慈的〈當你年老時〉。

美貌與真愛,聖經說:「看得見的是暫時的,看不見的是永恆的。」(哥林多後書4章18節b)每當母后來了,母后去了,我總會轉過頭問年輕的見習醫師:「你知道你剛才看到了甚麼嗎?」

「你看見了愛情!」